top of page

堤壩
1962年溫黛亦摧毁堤壩。溫黛以前主要是用黃泥、大石和糯米作粘貼用做的堤圍
啟才學校
首任校長為革命人仕宋青,早年用客家話上課,並有軍訓,70年代後,主要接收父母在英,留港讀書的村民孩子。
海下碼頭
從前有海盜、小偷及不同的威脅由海而來,早期晚上會有「谷埔守衛隊」在碼頭持槍守護谷埔。
何氏客家大宅
當年靠旅美村民捐助興建,建築費為8300元(同一代的灣仔南固臺建築費為3萬元)。
谷埔介紹
早年是啟才學校的士多,90年代多招待行山客。創辦人宋伯,多年與行人客保持良好關係,並為啟才校監。1961年之前,有一位楊伯伯負責看管水閘,居住於現在宋伯士多旁邊的一個小屋。1964年啟才學校校舍擴建,讀書人數眾多,小屋亦作為廚房之用,由校役煮飯給老師及學生食。
更亭客家話為「作壆倉」,從前水閘看守人負責控制水位及維修水閘,宋伯會用繩綁 腰及壩上大樹,然後下去清理水閘的垃圾。政府一直負責維修堤壩,但近年水閘下面有破洞,大量海水湧入,令堤壩失去作用。
宋伯山水豆腐花


田心: 戰前建築群 何氏客家大宅
當年靠旅美村民捐助興建,建築費為8300元(同一代的灣仔南固臺建築費為3萬元)。屋主何瑞庭先生復修農舍,並改為農具收藏室,收藏村內百年的農具,教科書等文物。